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行业资讯
《人民的名义》在艺术上是部“假大空”的烂片

日期:2017年05月02日

      《人民的名义》终于播完了。我一直屏着没说,是想看看最终完成的水准。现在可以“文艺批评”了——一言以蔽之:这是一部艺术上充斥“假大空”的烂片。

    有人一定会质疑:如此高的收视率,如此广泛的热议,还不能说明这是一部好剧吗?我的回答是:不能。无论是八卦因素的“轰动”,还是政治因素的“轰动”,能够搅动人心、搅翻舌头,并不等于它艺术性有多高。现如今,只要你切中了社会的痛点、槽点、热点,哪怕粗糙一点乃至粗劣一点,也能获得轰动效应。


     就艺术性而言,这部剧够烂。


     首先是“假”。这个陆毅主演的侯亮平和其妻子在官场穿梭如鱼得水,居然不交代其政治背景或家族背景,年纪轻轻凭什么一路直升?编导硬是始终保持扑朔迷离。有人问过编剧周梅森,他直言不讳解释道是故意所为。就是说,说穿了不好,如果硬是说他没有背景,显得虚假;但如果点明其背景,也会授人以柄,给正面一号人物蒙垢。可是,蒙混过关的短板就是一切始终显得虚假,看着憋屈。
高育良和吴老师这对假夫妻更是显得虚假。一个堂堂政法委书记,和老婆离婚很多年,还在香港有家有孩子,居然能够铁桶似的瞒天过海,在众人眼下秀恩爱。这也太不把“组织”和“人民”当回事了——“组织”难道不掌握他实际离婚的真情?“人民”难道那么多年都白八卦了?看着他们的表演,就骨鲠在喉:这是表演给谁看?糊弄观众呢。


     还有侯亮平坐直升飞机去“劝降”祁同伟。明知对方枪口对着他,也要慷慨激昂做好人。有意思吗?你不是抓他去的吗?抓回去你能法外开恩吗?他又不伤害人民群众,用得着你挺身而出吗?只是为了让你说几句提高光辉形象的话罢了,观众早就猜出祁同伟只有饮弹自尽一条路。你“光荣”了,戏就演不下去了。可是为光辉而光辉,置亲人与同志于不顾,置革命事业于不顾,这样真的好吗?难道不可以戴上一顶“个人英雄主义”帽子吗?假到不舒服,艺术魅力荡然无存。
虚假细节多了去了,恕不一一尽列。


    还有就是“大”。这“假大空”之所以绑到一起,定有它的道理。整个剧中的人物都是在讲“大道理”,连小夫妻在家里也经常“说大话”。侯亮平夫妇简直就是一对政治夫妻,无时不刻不在“说大话”。当然观众心知肚明:这是明摆着的,编剧必须“完成任务”,把那些“必须讲的大道理”都得说到说透,怎么办呢?就“分派”给各个角色。所以画面上是无穷无尽的“说大话”——为了避免沉闷,只是把不同的人说大话的场景不停切换,你说说,他说说。可是这就不沉闷了吗?照样闷。
这个电视剧差不多成了“政论剧”,而政论剧恰恰是当下中国最匮乏的——试想一下,在禁区多多的时候,突然那些“不能讲的话”都能讲了,尺度还很大,怎么会不“石破天惊”呢?何况曝光的大人物级别之高超乎想象,所揭内幕触目惊心,哪怕是“探奇”,也太有“话题性”了,不被热议才怪呢。


    还有一点不可忽略的是,此番“热播”,媒体起了极大的推波助澜作用。如果没有媒体助推,光是靠老百姓自动选台,它不可能有此轰动效应。我身边很多人,都是在“被强势宣传”的召唤下,转回去追剧,并且努力赶上时髦,热议一番剧中人物。却很少听到对该剧艺术性高下的评论,好像这部电视剧,已经不存在“文艺批评”的必要性,它的政治意义与社会意义已然覆盖了一切。


可是我却非常担忧,这类艺术细节“空洞”的文艺作品一旦捧为经典,就很有可能带动一批假大空的电视剧群起仿效。“主题先行”将再次卷土重来,成为“荧屏主旋律”。我倒是并不一概反对“主题先行”,“定向创作”一旦能够和扎实的生活地基亲密融合,也是可以创作出好作品的。可是一旦“主题”被强调到高于一切的地步,它必然会损伤艺术创作,概念化就是不可避免的。


    有读者戏谑地调侃道:《人民的名义》中,大反派公安厅长祁同伟前脚谋杀这个,后脚陷害那个,整个一邪恶社会代表,似乎“将公安系统彻底抹黑”。会不会接下来,公安部忍无可忍,再拍一部尺度比《人民的名义》更大的公安反腐大剧《国家行动》,片中以公安厅长为首的反腐力量将检察院的反贪局长逼得走头无路,最终跳楼自杀。再后来,中纪委也坐不住了,准备拍摄更大尺度的反腐大戏《脊梁》,片中将全面展开对公检法三大系统腐败分子大抓捕,大量局长院长常委们将被抓或自杀。当然还有法院系统……周梅森们可能要忙死了。


     这些调侃其实是“极而言之”的“文艺批评”。中国电视剧创作“一窝蜂”的现象从来没有停止过,哪种题材热播,必然就会有相同题材蜂拥跟上。但是假如以《人民的名义》为标杆,那么接下来“假大空”的电视剧必将泛滥于荧屏,直到观众再无新鲜感乃至倒胃口。


[版权声明] 图文来源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

相关资讯
最新资讯
TOP